要点总结 #
随着人工智能(AI)在高等教育中的广泛应用,尤其是像ChatGPT这样的聊天机器人,学生们的学术表现得到了提升。然而,AI的使用也带来了意想不到的社交和心理问题。研究表明,尽管AI工具在提供信息和学术支持方面表现出色,但它们可能减少了学生与人类之间的正式社交互动,导致孤独感增加、归属感下降,甚至影响学生的心理健康。
通过对387名大学生的调查,研究发现AI聊天机器人的使用与学生的学术表现呈正相关,但当考虑到社交支持、心理健康、孤独感和归属感时,AI的使用对学生的整体成就产生了负面影响。研究还发现,AI的社交支持并不能替代人类的社交支持,反而可能导致学生减少与人类的互动,进而影响他们的心理健康和学业持久性。
关键要点 #
论文重要性 #
这项研究揭示了AI在高等教育中的双重影响:虽然AI工具在提升学术表现方面具有潜力,但它们对学生的社交支持和心理健康产生了负面影响。随着AI技术的快速发展,教育政策制定者需要重新思考如何平衡AI的使用与学生的社交需求。未来的研究应进一步探讨AI与人类社交互动的长期影响,并探索如何在教育中有效整合AI技术,以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图表分析 #
样本人口统计学特征 #
🔼 表1展示了参与研究的387名大学生的详细人口统计学特征。性别方面,女性占主导地位,为261人(67.4%),男性为116人(30%),非二元性别为6人(1.6%),其他或不愿透露性别的为4人(1%)。学历水平方面,本科生128人(33.1%),研究生223人(57.6%),博士生36人(9.3%)。在种族背景上,白种人最多,为222人(57.4%),其次是亚洲人103人(26.6%),黑人/非裔美国人31人(8%),本土/原住民2人(0.5%),其他或不愿透露的为29人(7.5%)。居住国家分布广泛,英国最多,为135人(34.9%),澳大利亚66人(17.1%),美国47人(12.1%),德国21人(5.4%),其他国家118人(30.5%)。社会经济地位方面,低收入35人(9%),中低收入107人(27.6%),中等收入168人(43.4%),中高收入71人(18.3%),高收入6人(1.6%)。这一表格提供了参与者在性别、学历、种族、居住地和社会经济地位方面的详细分布,为理解研究样本的构成提供了重要信息,有助于后续分析研究结果与这些人口统计学变量之间的关联。
更多图表分析
研究的理论模型 #
🔼 该图展示了研究的理论模型,旨在探讨人工智能(AI)使用对学生孤独感、学业成功和留校意愿的影响。模型的核心概念包括连接、即时影响、延迟影响和延迟结果四个阶段。在连接阶段,AI的使用和亲密朋友的数量是两个主要因素。AI的使用通过影响AI提供的社交支持以及人际社交支持,对即时影响阶段产生作用。同时,亲密朋友的数量也直接影响人际社交支持。在即时影响阶段,AI提供的社交支持和人际社交支持进一步影响延迟影响阶段的心理健康和归属感。这些因素之间存在复杂的相互作用,例如,AI社交支持和人际社交支持都可能对心理健康和归属感产生影响。在延迟结果阶段,心理健康和归属感则最终影响孤独感、GPA(平均成绩)和留校意愿。值得注意的是,心理健康可以直接影响孤独感、GPA和留校意愿;而归属感主要影响留校意愿。GPA可能对留校意愿产生一定的影响。这个模型试图通过结构化的方式,揭示AI使用、社交支持和学生心理社会结果之间的复杂关系。该模型强调AI在学生生活中可能扮演的双重角色,既可以提供社交支持,但也可能对人际关系和心理健康产生潜在的负面影响。通过这种结构化的分析,研究旨在深入了解AI在教育领域中的作用,并为未来的研究和实践提供指导。

模型1:AI和人类社会支持对孤独感,GPA和保留的中介效应 #
🔼 该图展示了研究中提出的结构方程模型的第一版(模型1),用以评估人工智能(AI)使用、社会支持、心理健康和学生留校意愿之间的关系。该模型的核心在于探讨AI使用如何通过社会支持影响学生的孤独感、学业成绩(GPA)和留校意愿。模型中,“AI使用”和“亲密朋友”是模型的起点,它们共同影响“社会支持(人类)”。具体来看,“AI使用”对“社会支持(人类)”的影响路径系数为0.02,表明AI使用对人类社会支持的直接影响非常小,近乎为零。而“亲密朋友”对“社会支持(人类)”的影响路径系数为0.16,表示拥有更多亲密朋友与更高水平的人类社会支持相关。接下来,模型展示了“社会支持(人类)”如何影响“心理健康”、“归属感”、“孤独感”、“GPA”以及“留校意愿”。“社会支持(人类)”对“心理健康”的路径系数为0.16,表明更高水平的人类社会支持与更好的心理健康相关;对“归属感”的路径系数为0.25,显示更强的人类社会支持与更强的归属感相关。心理健康对孤独感有显著的负向影响,系数为-0.43,表明心理健康水平越高,孤独感越低。模型还显示,“社会支持(人类)”对“GPA”的路径系数为0.17,表示更高的人类社会支持与更好的学业成绩相关。此外,“心理健康”和“归属感”也对“GPA”有影响,路径系数分别为0.16和0.23。最后,模型表明,学生“归属感”越强,“留校意愿”越高,路径系数为-0.18,“GPA”越高,“留校意愿”也越高,路径系数为-0.30。这个模型虽然没有展示AI对学生心理健康,归属感和留校意愿的直接影响,但是通过中介变量,我们可以发现,AI的使用对学生的影响可能不是直接的,而是通过改变社会支持,从而影响学生的心理健康和学业表现。总的来说,该图试图揭示AI在学生生活中扮演的复杂角色,以及其如何通过影响社会联系和心理状态来间接影响学生的学业和留校意愿。模型中各变量之间的关系均采用回归路径分析进行量化,为后续的深入研究提供了有价值的参考。

研究模型结构图 #
🔼 该图展示了研究中构建的结构方程模型,旨在探讨人工智能(AI)使用、社会支持、心理健康、孤独感、学业成绩(GPA)以及退学意向之间的复杂关系。图中包含多个变量,并通过箭头表示它们之间的影响路径,箭头上的数字表示路径系数,反映了变量间关系的强度和方向。模型的核心是AI使用与社会支持之间的关系。AI使用被发现与AI提供的社会支持呈正相关(系数为.15),但与人类提供的社会支持呈负相关(系数为-.11),这意味着当学生更多地使用AI时,他们可能会减少与人类的社交互动。另一方面,拥有更多的亲密朋友与人类社会支持呈正相关(系数为.18)。社会支持(来自AI或人类)对心理健康、孤独感、归属感、学业成绩以及退学意向都有直接或间接的影响。AI提供的社会支持与心理健康呈正相关(系数为.25),但与孤独感呈负相关(系数为-.17)。人类提供的社会支持与心理健康和归属感均呈正相关(系数分别为.22和.23)。心理健康对孤独感具有显著的负面影响(系数为-.38),表明良好的心理状态能减少孤独感。心理健康和归属感均对学业成绩有正向影响(系数分别为.11和.14),并且归属感对退学意向具有负面影响(系数为-.15)。此外,该模型还显示,通过人类社会支持获得的归属感对学业成绩具有间接的正向影响(路径系数为.23 * .20 = .046)。学业成绩对退学意向具有负向影响(系数为-.29),表明学业表现良好能够降低退学意愿。值得注意的是,AI使用没有直接对学业成绩和退学意向产生影响,而是通过社会支持、心理健康和归属感这些中间变量产生间接影响。总的来说,这个模型强调了人类社会支持在促进学生心理健康、学业成功和留校方面的重要性,并揭示了过度依赖AI可能导致的负面影响。

深度解读 #
AI与孤独感 #
本研究发现,AI聊天机器人的使用与学生的孤独感增加有关,尤其是在学生感到从AI中获得社交支持时。尽管AI聊天机器人在短期内提供了情感支持,但这种支持往往无法替代真实的人际互动。研究表明,依赖AI社交支持的学生更容易感到孤独,这可能是因为他们减少了与人类同伴的互动。这种孤独感的增加不仅影响学生的心理健康,还可能对他们的学业表现和大学保留率产生负面影响。此外,研究还指出,AI社交支持的长期使用可能导致学生对AI的依赖,进而削弱他们建立和维持真实人际关系的能力。这一发现提醒我们,尽管AI在教育中的应用具有潜力,但其对学生的社交和心理健康的影响仍需谨慎对待。未来的研究应进一步探讨如何平衡AI的使用与学生的社交需求,以确保AI技术的应用不会加剧学生的孤独感。
AI与学业表现 #
研究显示,AI聊天机器人的使用与学生的学业表现之间存在复杂的间接关系。虽然AI工具在提供学术支持方面表现出色,但其对学业表现的直接影响并不显著。相反,AI的使用通过影响学生的社交支持和心理健康间接影响学业表现。具体而言,那些依赖AI社交支持的学生往往表现出较低的学业成绩,而依赖人类社交支持的学生则表现更好。这表明,AI工具在学术支持方面的潜力可能被其对学生社交互动的负面影响所抵消。此外,研究还发现,AI的使用与学生的保留率之间存在间接关系,依赖AI社交支持的学生更有可能考虑退学。这一发现强调了在高等教育中,人类社交支持的重要性,尤其是在帮助学生应对学业压力和心理健康问题时。未来的研究应进一步探讨如何优化AI工具的设计,以最大限度地发挥其学术支持潜力,同时减少其对社交互动的负面影响。
AI与归属感 #
本研究发现,AI聊天机器人的使用与学生的归属感之间存在负相关关系。归属感是学生在大学环境中感到被接受、被重视和被支持的主观感受,对学生的心理健康和学业成功至关重要。研究表明,依赖AI社交支持的学生往往感到较低的归属感,这可能是因为他们减少了与同学、教授和其他人类同伴的互动。这种归属感的降低不仅影响学生的心理健康,还可能对他们的学业表现和大学保留率产生负面影响。此外,研究还指出,AI工具的使用可能削弱学生对大学社区的认同感,进而影响他们的学业动机和参与度。这一发现提醒我们,尽管AI在教育中的应用具有潜力,但其对学生的归属感和心理健康的影响仍需谨慎对待。未来的研究应进一步探讨如何通过优化AI工具的设计和使用,增强学生的归属感,同时减少其对社交互动的负面影响。
AI与心理健康 #
研究显示,AI聊天机器人的使用对学生的心理健康具有双重影响。一方面,AI工具可以为学生提供即时的情感支持,帮助他们在面对学业压力时感到安慰。然而,长期依赖AI社交支持可能导致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加剧,尤其是当他们减少与人类同伴的互动时。研究表明,依赖AI社交支持的学生更容易感到孤独和焦虑,这可能是因为AI工具无法提供真正的情感共鸣和深层次的人际互动。此外,研究还指出,AI工具的使用可能削弱学生应对心理健康问题的能力,尤其是当他们过度依赖AI工具而忽视真实的人际支持时。这一发现提醒我们,尽管AI在教育中的应用具有潜力,但其对学生的心理健康的影响仍需谨慎对待。未来的研究应进一步探讨如何通过优化AI工具的设计和使用,增强其对心理健康的积极影响,同时减少其对社交互动的负面影响。
AI与保留率 #
本研究发现,AI聊天机器人的使用与学生的大学保留率之间存在间接关系。研究表明,依赖AI社交支持的学生更有可能考虑退学,这可能是因为他们感到较低的归属感和较高的孤独感。此外,AI工具的使用可能削弱学生对大学社区的认同感,进而影响他们的学业动机和参与度。这一发现强调了在高等教育中,人类社交支持的重要性,尤其是在帮助学生应对学业压力和心理健康问题时。未来的研究应进一步探讨如何通过优化AI工具的设计和使用,增强学生的归属感和心理健康,同时减少其对大学保留率的负面影响。此外,研究还指出,AI工具的使用可能削弱学生应对心理健康问题的能力,尤其是当他们过度依赖AI工具而忽视真实的人际支持时。这一发现提醒我们,尽管AI在教育中的应用具有潜力,但其对学生的心理健康和大学保留率的影响仍需谨慎对待。
完整论文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