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main content
  1. 论文/

生成式 AI 大模型的风险问题与规制进路: 以 GPT-4 为例

·1887 words·4 mins
人工智能 GPT-4 大模型 算法歧视 数据安全 知识产权
Table of Contents

✏️ 王晓丽
✏️ 严驰

要点总结
#

生成式AI大模型如GPT-4的快速发展带来了深层次的社会挑战。GPT-4在底层算法、训练数据和知识产权方面存在显著风险。算法方面,尽管存在算法歧视的风险,但公开算法并非必要,应推动GPT-4向通用人工智能(AGI)发展。训练数据方面,GPT-4的海量数据存在合规风险,需设立数据销毁制度并探索中国特色发展方案。知识产权方面,GPT-4的生成物引发了作品属性认定争议,但尚未构成对人类主体资格的挑战。这些风险问题亟需通过合适的规制方案加以应对

本文提出了基于元规制的理论框架来应对GPT-4的风险。借鉴欧盟《数字服务法》的制度设计,结合已有的算法治理实践,寻求数字时代的自主创新。在底层算法方面,应避免算法公开,推动GPT-4向AGI发展。在训练数据方面,需设立数据销毁制度,确保数据安全。在知识产权方面,应明确生成物的法律属性,避免侵权风险。通过这些措施,本文为生成式AI大模型的未来发展提供了可行的规制路径

关键要点
#

论文重要性
#

生成式AI大模型如GPT-4的快速发展对社会产生了深远影响。本文通过分析GPT-4在算法、数据和知识产权方面的风险,提出了基于元规制的理论框架,为未来的AI治理提供了重要参考。这一研究不仅有助于应对当前的技术挑战,还为全球AI治理提供了中国特色的解决方案。随着AI技术的不断进步,如何平衡技术创新与社会风险将成为未来研究的重点。本文的研究为这一领域的进一步探索奠定了基础。


深度解读
#

GPT-4 技术解析
#

GPT-4 作为生成式 AI 大模型的代表,展现了自然语言处理(NLP)领域的最新进展。 其核心技术基于自回归(autoregressive)模型,通过预训练和提示(prompt)机制生成符合自然语言规律的文本。GPT-4 不仅在语言生成任务上表现出色,还在计算机视觉和图形学习等领域展现出潜力。然而,GPT-4 的技术局限性也不容忽视,例如其依赖于训练数据的质量,缺乏对信息真实性的验证能力,且逻辑推理能力有限。未来,GPT-4 的发展方向应聚焦于如何从量变引发质变,迈向通用人工智能(AGI)。 通过借鉴类脑计算的研究思路,优化底层算法,GPT-4 有望在未来的技术迭代中实现更大的突破。

算法歧视风险
#

GPT-4 的算法设计虽然具有强大的学习能力,但也潜藏着算法歧视的风险。 由于算法在编码过程中可能引入偏见,GPT-4 在处理种族、宗教、性别等敏感话题时,容易产生歧视性内容。这种歧视不仅可能引发法律纠纷,还会对社会公平和正义产生负面影响。尽管算法透明化被认为是解决算法歧视的一种途径,但公开 GPT-4 的底层算法并不具备可行性。 从商业秘密的角度来看,GPT-4 的算法具有极高的商业价值,公开算法可能导致知识产权侵权等问题。因此,未来的研究应更多关注如何在算法设计中减少偏见,确保技术的公平性和中立性。

数据安全挑战
#

GPT-4 的训练数据来源广泛,但其合规性和安全性存在较大风险。 由于 GPT-4 依赖于海量的互联网数据,部分数据可能涉及用户隐私或侵犯知识产权。此外,数据泄露事件频发,进一步加剧了数据安全的风险。为解决这一问题,论文建议设立数据销毁制度,借鉴欧盟《通用数据保护条例》(GDPR)中的被遗忘权(right to be forgotten)设计。 通过定期销毁过期数据,可以有效降低数据泄露的风险,同时提升用户对 GPT-4 的信任。然而,数据销毁制度的实施也面临技术和管理上的挑战,如何在保障数据安全的同时不影响模型的性能,是未来需要解决的关键问题。

知识产权争议
#

GPT-4 的生成内容引发了关于知识产权归属的广泛争议。 由于 GPT-4 在生成文本时借鉴了大量人类创作的作品,其生成物是否构成著作权法意义上的“作品”成为学术界和实务界争论的焦点。尽管部分学者认为 GPT-4 生成的内容具有独创性,应受到著作权保护,但主流观点仍倾向于认为 AI 生成物不具备“作品”属性。 从创作主体角度来看,只有人类的创作才能构成作品,AI 生成物缺乏人类创造性思维的体现。因此,未来的法律规制应明确 AI 生成物的法律地位,避免因知识产权争议阻碍技术的进一步发展。

未来规制进路
#

生成式 AI 大模型的快速发展对现有的法律规制体系提出了新的挑战。 论文提出,未来的规制方案应借鉴欧盟《数字服务法》(DSA)中的元规制(meta-regulation)思路,通过政府引导和企业自我规制的结合,确保技术的安全可控。元规制的核心在于激发企业的自我管理积极性,同时保留政府加大干预的权力。 此外,论文还建议中国在生成式 AI 大模型的规制上,应结合本土国情,制定具有中国特色的规制方案。通过完善立法和加强执法,确保生成式 AI 大模型的发展既能推动技术进步,又能有效防范潜在风险。

完整论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