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main content
  1. 论文/

数字化转型与公司治理水平研究——来自A股主板上市公司的经验证据

·1777 words·4 mins
数字化转型 数字治理 治理水平 影响机制 信息不对称 公司治理效应 异质性分析 A股主板上市公司
Table of Contents

✏️ 韦谊成
✏️ 刘小瑜
✏️ 何帆

要点总结
#

研究背景与问题:在数字经济时代,数字化转型成为企业提升竞争力的关键策略。然而,现有研究多集中于数字化转型对经济效益、创新绩效的影响,鲜有系统探讨其对公司治理水平的影响。本文以此为切入点,以2012—2018年A股主板上市公司为样本,探讨数字化转型对公司治理的影响及其内在机制。研究发现,数字化转型显著提升了公司治理水平,且这一结论经过一系列稳健性测试后依然成立。

方法论与贡献:本文通过理论分析和实证检验,揭示了数字化转型通过降低信息不对称程度来提升公司治理水平的机制。进一步异质性分析表明,非国有企业和东部地区的公司数字化转型对公司治理的提升效果更为显著。本文不仅丰富了数字化转型治理后果的文献,还为数字治理的合理性提供了经验证据,为未来政策制定和企业实践提供了参考。

关键要点
#

论文重要性
#

这项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首先,它填补了数字化转型对公司治理影响的研究空白,为学术界提供了新的研究方向。其次,研究揭示了信息不对称在数字化转型治理中的关键作用,为企业如何通过数字化转型提升治理水平提供了理论依据。最后,研究结果为政策制定者提供了参考,特别是在推动“数字中国”和“新基建”建设过程中,如何通过数字化转型提升公司治理水平提供了实践指导。未来研究可以进一步探讨数字化转型在不同行业、不同规模企业中的治理效果差异,以及如何通过政策引导促进数字化转型的广泛应用。


深度解读
#

数字化转型效应
#

本文通过实证研究发现,数字化转型显著提升了公司治理水平,这一结论在经过一系列稳健性测试后依然成立。具体而言,数字化转型通过降低信息不对称程度,增强了公司治理的透明度和效率。信息不对称的减少使得公司能够更好地掌握治理信息,从而做出更科学的决策。此外,研究还发现,非国有企业和东部地区的公司在数字化转型中的治理效应更为显著。这表明,数字化转型的治理效果在不同产权性质和区域背景下存在异质性。这一发现为政策制定者提供了重要参考,尤其是在推动数字经济和治理现代化方面。

信息不对称机制
#

本文深入探讨了数字化转型对公司治理水平的影响机制,发现信息不对称程度在其中起到了关键的中介作用。数字化转型通过大数据、云计算等技术手段,显著降低了公司内部和外部的信息不对称性,从而提升了治理水平。信息透明度的提高使得公司能够更好地协调利益相关者之间的关系,增强了治理的协同效应。此外,研究还通过工具变量法和Heckman两阶段法验证了这一机制的稳健性。这一发现不仅丰富了信息不对称理论的应用场景,也为企业如何通过数字化转型提升治理水平提供了理论支持。

异质性分析
#

本文通过异质性分析发现,数字化转型对公司治理水平的影响在不同产权性质和区域背景下存在显著差异。具体而言,非国有企业的数字化转型治理效应更为明显,而国有企业的效果则相对较弱。这可能是由于国有企业承担了更多的社会和政治任务,导致数字化转型的治理目标难以在短期内实现。东部地区的公司由于市场化程度较高,数字化转型的治理效果也更为显著。这一发现为政策制定者提供了重要启示,即在推动数字化转型时,应充分考虑企业的产权性质和区域差异,制定差异化的政策支持措施。

政策建议
#

基于研究结论,本文提出了多项政策建议。首先,国家应持续推进治理现代化,利用数字治理提升国家治理水平。具体措施包括鼓励大数据创新治理模式,推动多主体数据汇集与平台对接,并完善数字产权和数据共享的保护机制。其次,行业层面应增强数字意识,加快传统行业的数字化转型和治理步伐,通过宣传、培训和经验推广,推动信息质量的提高。最后,公司层面应借助数字经济发展契机,提升数据要素在治理中的应用水平,以应对日益复杂的治理挑战。这些建议为政府、行业和企业提供了具体的行动指南。

未来研究方向
#

本文的研究为数字化转型与公司治理的关系提供了新的视角,但也存在一些局限性,值得未来进一步探索。首先,未来的研究可以扩大样本范围,涵盖更多行业和地区,以验证研究结论的普适性。其次,可以进一步探讨数字化转型对公司治理的长期影响,尤其是如何通过持续的数字化转型实现治理水平的持续提升。此外,未来的研究还可以结合更多的技术手段,如区块链和人工智能,探索其在公司治理中的应用潜力。这些研究方向的探索将为数字化转型与公司治理的理论和实践提供更多有价值的见解。

完整论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