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点总结 #
随着数字技术的广泛应用,数字治理成为推动居民社区参与的重要方式。然而,尽管数字治理在重塑居民参与的场域、流程再造、再组织化及技术赋能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但其在实际应用中仍面临诸多挑战。研究发现,数字治理在促进居民参与的过程中,存在内容生产行政化、技术与需求分离、治理效果内卷化以及信息安全风险等问题。这些问题限制了数字治理的效能,导致其在推动居民社区参与中的作用受到限制。
为了克服这些局限性,研究建议超越对数字治理工具理性的过度追求,避免过度行政化与技术化,转而注重数字治理的社会性建构。通过加强信息安全监管、提升数据共享的规范性,以及推动数字治理与社区治理的良性互动,可以有效提升居民社区参与的水平。未来的研究应进一步探索数字治理在社区治理中的效用,特别是在社区管理体制、组织架构和技术特性等方面的创新应用。
关键要点 #
论文重要性 #
数字治理作为现代社会治理的重要工具,在推动居民社区参与方面具有显著潜力。然而,当前的研究和实践表明,数字治理在应用中存在诸多局限性,如内容生产行政化、技术与需求分离等问题,这些问题不仅影响了居民参与的积极性,也限制了数字治理的效能。通过超越工具理性,注重社会性建构,数字治理可以更好地服务于社区治理,提升居民的参与感和归属感。未来的研究应进一步探索数字治理在社区治理中的创新应用,特别是在信息安全、数据共享和治理效能提升等方面的突破,以推动社区治理的现代化进程。
深度解读 #
数字治理效能 #
本论文通过实证研究探讨了数字治理在驱动居民社区参与中的效能与限度。数字治理通过场域重塑、流程再造、再组织化和技术赋能等方式,显著提升了居民的社区参与度。例如,数字治理通过线上平台的建设,打破了传统社区参与的空间限制,使得居民能够更便捷地参与社区事务。然而,研究也指出,数字治理在实践过程中存在明显的局限性,如内容生产的行政化倾向,导致数字平台的功能未能充分发挥。此外,技术的社区分化使得内容生产与居民需求脱节,进一步削弱了居民的参与意愿。总体而言,数字治理在提升社区参与方面具有显著潜力,但其效能的充分发挥仍需克服行政化、技术分化等挑战。
社区参与场域 #
论文指出,数字治理通过线上社区网络的建设,重塑了居民社区参与的场域。社区在线网络不仅增强了居民之间的互动,还降低了交流成本,提升了居民的集体行动能力。研究表明,数字治理通过微信、微博等社交媒体平台,为居民提供了便捷的线上互动空间,使得居民能够随时随地参与社区事务。例如,佛山市禅城区通过开发实名注册的共享社区线上平台,成功打造了熟人社区,并通过线下活动进一步增强了居民的互动。然而,数字治理的场域重塑功能在实践中仍面临挑战,如行政化因素过多地介入,导致线上平台的互动功能被削弱。因此,未来的数字治理应更加注重居民的真实需求,避免过度行政化,以充分发挥线上场域的潜力。
流程再造挑战 #
数字治理通过政务平台的数字化,简化了居民参与社区事务的流程。研究表明,数字治理通过信息平台的建设和沟通渠道的畅通化,显著提升了居民的参与效能。例如,岳阳市岳阳楼区通过建立“岳阳楼区公共网络服务平台”,将公共服务从实体大厅迁移到网上大厅,极大地方便了居民的参与。然而,数字治理在流程再造过程中也面临诸多挑战,如数据指标硬化和治理内耗问题。许多社区在数字治理过程中,过度依赖数据指标进行绩效考核,导致社区工作人员的工作负担加重,甚至出现了信息重复采集的现象。因此,未来的数字治理应更加注重流程的简化与优化,避免过度依赖数据指标,以提升治理的实效性。
再组织化潜力 #
数字治理通过社区在线网络的建设,促进了居民的“再组织化”。研究表明,数字治理通过构筑社区叙事系统,传播社区文化和知识,增强了居民对社区公共事务的理解与感知。例如,南京市栖霞区通过“掌上云社区”平台,成功将17万居民组织起来,极大地提升了居民的参与效能。社区在线网络不仅增强了居民的社区认同感和归属感,还通过物质或精神激励手段,调动了居民的参与热情。然而,数字治理在再组织化过程中仍面临挑战,如内容生产与居民需求的脱节问题。因此,未来的数字治理应更加注重居民的真实需求,避免过度行政化,以充分发挥再组织化的潜力。
技术赋能局限 #
数字治理通过技术赋能,提升了居民的社区参与能力。研究表明,数字治理通过嵌入社区社会关系网络,打破了居民获取信息的手段限制,深刻改变了居民的参与行为方式。例如,浙江省衢州市通过“邻礼通”平台,成功实现了居民与政府部门的实时互动,提升了居民的参与能力。然而,数字治理在技术赋能过程中也面临诸多局限,如信息安全问题。研究表明,仅有少数实验区能够通过信息技术保障数据共享的安全性,数据泄漏、数据滥用等问题依然突出。因此,未来的数字治理应更加注重信息安全建设,建立健全的数据安全保障机制,以防范数字治理风险外溢。
完整论文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