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main content
  1. 论文/

数据要素市场化配置研究: 内涵解构、运行机理与实践路径

·2493 words·5 mins
数据要素 配置市场化 运行机理 政府培育 数字经济 生产要素化 数据生产力 数字劳工 应用场景
Table of Contents

✏️ 孔艳芳
✏️ 刘建旭
✏️ 赵忠秀

要点总结
#

数据要素作为数字经济时代的新生产要素,其市场化配置是挖掘数据潜能的必然选择。本文从‘生产要素化’和‘配置市场化’双重内涵出发,解构了数据要素的市场化配置过程。数据要素的生成依赖于生产资料的数字化、数字劳工的劳动以及应用场景的拓宽,其赋能特性体现在灵活衍生性、非排他性、强技术依赖性和高度融合性等方面。数据要素的市场化配置不仅是生产过程的延续,也是流通环节的转型,旨在通过市场机制推动数据的高效流通与共享。

数据要素市场化配置的运行机理基于马克思主义商品理论,强调数据作为‘商品’的属性及其在市场中的流通。数据要素的市场化配置受到供求、竞争和价格等因素的驱动,同时具有双边网络效应、成本结构特性和效用敏感性等独特特征。然而,当前数据要素市场化配置面临产权界定不明晰、监管体系缺位、市场秩序不完善以及价格共识难以达成等关键症结。为加快数据要素市场化配置,本文提出了以制度创新为引领、加强新型数字基础设施建设、优化技术保障体系等实践路径,旨在推动数据要素市场的健康发展。

关键要点
#

论文重要性
#

数据要素市场化配置是数字经济时代的关键议题,直接影响数据资源的有效利用与价值释放。本文通过解构数据要素的市场化配置过程,揭示了其运行机理与关键症结,为政策制定者提供了理论依据和实践路径。研究不仅有助于推动数据要素市场的健康发展,还为全球数字经济竞争中的中国提供了战略参考。未来研究可进一步探索数据要素市场化配置的具体实施机制及其对经济增长的长期影响。


深度解读
#

数据要素化
#

数据要素化是数字经济时代的重要特征,指的是通过数字技术将原始数据转化为可被计算机识别的二进制符号,并嵌入生产活动中,转化为数据生产力的过程。数据要素化的核心在于生产资料的数字化和数字劳工的劳动。生产资料的数字化是起点,传感器、智能装备等数字机器提升了数据的可感知性和可获取性,而数字劳工的劳动则是数据要素化的主导因素。数字劳工包括数据生产者、收集者、分析者和使用者,他们的劳动分为生产性劳动和非生产性劳动。生产性劳动创造价值并获得报酬,而非生产性劳动则通过免费的数据产消模式形成新的数据生产模式。数据要素化的直接动因是应用场景的拓宽,随着数字技术的加速迭代,数据在自动驾驶、医疗健康等领域的深层次应用将推动数据要素化的进一步发展。然而,数据要素化也面临挑战,如数据的应用仍处于初级阶段,大量数据仍处于未开发状态。未来,随着数字技术的进步和应用场景的扩展,数据要素化将为数字经济提供强大的动力。

配置市场化
#

数据要素的配置市场化是推动数据流通和共享的关键,旨在通过市场机制实现数据的高效配置。配置市场化的核心在于赋予数据商品属性,并通过市场机制实现数据的跨部门、跨行业、跨企业流通。数据要素市场化配置的前提是明确可交易的数据范围,包括政府数据、个人数据和商业数据。政府数据具有公共物品属性,需通过政府计划配置实现共享;个人数据则通过有偿或免费的方式交易,但需严格脱敏以保护隐私;商业数据主要由大型互联网平台控制,市场化配置的目标是挖掘其经济价值。数据要素市场的构建是实现配置市场化的关键,全球范围内,德国、美国、欧盟等国家和地区都在加快构建跨境数据交易市场。中国也在积极推进数据要素市场的建设,通过国家级平台和新型数字基础设施的建设,推动数据要素的流通和应用。然而,数据要素市场化配置仍面临诸多挑战,如数据产权界定不清晰、市场秩序不完善、监管体系缺位等,这些问题需要通过制度创新和技术进步逐步解决。

运行机理
#

数据要素市场化配置的运行机理基于马克思主义商品理论,遵循市场经济的一般规律,同时具有鲜明的特性。数据要素市场化配置的核心在于数据商品的使用价值与价值的统一,数据商品通过市场交换实现其价值,而数字劳工的私人劳动通过交换转化为社会劳动。数据要素市场化配置的内生演化机理包括竞争机制、供求机制和价格形成机制。竞争机制在数据双边网络效应的作用下,呈现出天然垄断的特性,大型互联网平台凭借资本和技术优势,形成垄断地位,导致竞争机制失灵。供求机制则因数据的高沉没成本和低边际成本,表现出调节软弱性。价格形成机制依赖于数据商品的效用敏感性,消费者对数据使用价值的认可度差异较大,导致价格形成复杂且动态。当前,数据要素市场化配置的关键症结在于数据产权界定不明晰、基础性监管体系缺位、市场秩序不完善和数据价格共识难以达成,这些问题需要通过制度创新和技术进步逐步解决。

实践路径
#

推动数据要素市场化配置的实践路径包括制度创新、国家级平台建设和数字技术驱动。制度创新是推动数据要素市场化配置的基础,需完善大数据交易的标准体系,建立健全分类确权的产权体系,并加强对平台经济的反垄断规制。国家级平台的建设是推动数据要素流通的重要手段,通过加大对国家级数据平台的建设力度,统筹汇聚政府数据,拓宽数据应用场景。数字技术的驱动是确保数据安全的关键,需构建多主体协同联动的治理格局,基于区块链、联邦学习等技术重构信任体系,提升交易平台的确权服务能力。此外,夯实新型数字基础设施建设,优化技术保障体系,确保数据安全,也是推动数据要素市场化配置的重要路径。未来,随着制度创新和技术进步的推进,数据要素市场化配置将逐步完善,为数字经济的发展提供强大动力

未来挑战
#

尽管数据要素市场化配置的前景广阔,但仍面临诸多挑战。数据产权界定不明晰是当前最大的障碍,数据确权涉及多个主体和多种权利,现有法律体系尚未对其作出精准细分,导致数据交易流程复杂且不确定性高。基础性监管体系的缺位也制约了数据要素市场化配置的进程,现有的监管体系难以应对数据交易中的复杂性和不确定性,政府、市场和民众的协同监管机制尚未完全建立。市场秩序的不完善和数据价格共识难以达成也是重要挑战,数据要素的灵活衍生性和强效用敏感性使得价格形成机制复杂,市场发育的不成熟性和信息不对称加剧了价格形成的难度。未来,随着数据要素市场的逐步成熟,如何平衡数据流通与隐私保护、如何构建公平竞争的市场秩序、如何形成科学的价格形成机制,将是数据要素市场化配置面临的主要挑战

完整论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