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点总结 #
随着新一代人工智能技术的广泛应用,技术性失业问题引发了广泛担忧。 然而,现有研究多集中在宏观层面,缺乏对企业层面微观机制的实证检验。本文基于中国上市公司年报文本数据,构建了企业层面的人工智能应用测度指标,考察了人工智能应用对企业就业的影响效应及其多重机制。研究发现,人工智能应用显著提升了企业就业水平,这一结论在各种稳健性检验中均成立。人工智能应用主要通过提升企业生产率和竞争力,进而扩大生产规模来促进企业就业。
本文进一步探讨了人工智能应用对企业就业的异质性和溢出效应。 研究发现,人工智能应用的就业促进效应在产品需求价格弹性较大、技术能力较强且与企业应用场景契合度较高时更为显著。此外,人工智能应用的就业效应在大规模企业、出口企业、国有企业、劳动力密集型行业企业和高市场集中度行业企业中更为显著。人工智能应用还会促进本地区人工智能生产企业的就业,同时减少同行业中未应用人工智能企业的就业。本文的研究结论为政府制定人工智能相关产业政策提供了有益启示。
关键要点 #
论文重要性 #
本文的研究为理解人工智能对就业的影响提供了微观层面的实证证据,填补了现有研究的空白。 研究结果表明,人工智能应用不仅不会导致大规模失业,反而可以通过提升生产率和竞争力来促进就业。这一发现对政府制定人工智能相关产业政策具有重要启示,尤其是在教育政策、反垄断政策和出口贸易政策的优化方面。未来研究可以进一步探讨人工智能应用对劳动力市场的长期影响,尤其是在不同行业和地区的异质性效应。
深度解读 #
AI提升就业 #
本文通过中国上市公司年报文本数据构建企业人工智能应用的测度指标,研究发现人工智能应用显著提升了企业就业水平。这一结论在多种稳健性检验中均成立,表明人工智能的应用不仅没有导致技术性失业,反而通过提升企业生产率和竞争力,扩大生产规模,促进了就业增长。具体而言,人工智能通过生产率效应和创造效应,增加了企业的劳动力需求。尤其是在产品需求价格弹性较大、人工智能技术能力较强且与企业应用场景契合度较高的情况下,人工智能的就业促进效应更为显著。这一发现为政府制定人工智能相关产业政策提供了重要依据,表明人工智能的应用可以在推动经济发展的同时,有效缓解就业压力。
生产率效应 #
本文深入分析了人工智能应用对企业就业的影响机制,发现生产率效应是人工智能提升就业的关键路径之一。人工智能通过提高企业的全要素生产率,降低了生产成本,增强了企业的市场竞争力,进而扩大了生产规模,增加了劳动力需求。具体而言,人工智能的应用使得企业在保持生产规模不变的情况下,能够以更少的投入生产更多的产品或服务,从而间接提升了就业水平。此外,人工智能还通过提升产品质量,进一步增强了企业的市场竞争力,推动了生产规模的扩大。本文通过多重机制分析方法,验证了生产率效应在人工智能就业促进效应中的重要作用,表明人工智能的应用不仅提升了企业的生产效率,还通过规模效应间接促进了就业增长。
就业结构变化 #
本文研究发现,人工智能的应用显著改变了企业的就业结构,增加了高技能和低技能劳动力的就业比重,减少了中等技能劳动力的就业比重。具体而言,人工智能的应用主要替代了常规任务劳动力,尤其是中等技能劳动力,而创造的新岗位则主要集中在需要抽象思考和人际互动的非常规任务上。这种就业结构的“极化”现象与任务模型的理论分析一致,表明人工智能的应用正在重塑劳动力市场。本文进一步分析了不同技能层次劳动力的就业变化,发现人工智能对高技能和低技能劳动力的就业有显著的正向影响,而对中等技能劳动力的就业则产生了负向影响。这一发现为教育结构的调整提供了重要启示,表明未来的教育政策应更加注重培养高技能和低技能劳动力,以应对人工智能带来的就业结构变化。
异质性影响 #
本文研究发现,人工智能应用的就业促进效应在不同类型的企业中存在显著差异。大规模企业、出口企业、国有企业和劳动力密集型行业企业的就业促进效应更为显著。具体而言,大规模企业和出口企业由于面对更大的市场规模,能够更好地利用人工智能带来的生产率优势,扩大生产规模,从而增加就业。国有企业由于规模较大且面临更多的雇佣关系约束,人工智能的就业促进效应也更为显著。此外,劳动力密集型行业企业由于需要更多的劳动力投入,人工智能的应用对其就业的促进作用也更为明显。本文通过分样本回归,验证了这些异质性影响的存在,表明人工智能的就业效应在不同企业和行业之间存在显著差异,这为政府制定差异化的产业政策提供了重要依据。
溢出效应 #
本文研究发现,人工智能的应用不仅影响了应用企业自身的就业,还产生了显著的溢出效应。具体而言,人工智能的应用促进了本地区人工智能产品生产企业的就业,同时减少了同行业中未应用人工智能企业的就业。这种溢出效应表明,人工智能的应用在提升应用企业就业的同时,也对同行业其他企业产生了负向影响。本文通过分析地区人工智能应用密度和行业人工智能应用密度,验证了这种溢出效应的存在。这一发现表明,在考察人工智能的就业效应时,不能仅仅关注微观企业层面的影响,还需要考虑其对行业和地区的整体影响。政府应通过优化出口贸易政策,推动企业拓展国际市场,减轻人工智能应用对国内同行业就业的负向溢出效应,从而实现就业的全面提升。
完整论文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