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main content
  1. 论文/

跨越'死亡之谷':学术创业企业的连续性创新模式研究

·2182 words·5 mins
学术创业企业 柔性框架 死亡之谷 人工智能 多案例研究 技术商业化 连续性创新 技术框架 应用场景 科技成果转化
Table of Contents

✏️ 李晓华
✏️ 高旭东
✏️ 李纪珍

要点总结
#

学术创业企业在技术商业化过程中面临“死亡之谷”的挑战,即技术研发与市场需求之间的断层。现有研究多从供给视角探讨技术创新,而忽视了需求视角的重要性。本文以四家AI领域的学术创业企业为例,探讨了如何通过柔性框架实现技术开发与应用场景的匹配,进而跨越“死亡之谷”。研究发现,学术创业企业由于缺乏对用户需求和产业隐性知识的积累,容易陷入技术研发与市场需求脱节的困境。

本文提出了柔性框架的三个维度:技术抽象化、行业具象化和确定性试错。柔性框架通过增强企业对外界信息的获取与反馈,提高了技术开发与客户需求的互动频率,最终缩小了技术开发与应用场景之间的断层。研究结果表明,采用柔性框架的企业更容易实现连续性创新,帮助企业在技术开发、产品开发、商业模式创新和市场拓展等方面实现连续性。本文不仅丰富了技术框架理论,还为学术创业企业跨越“死亡之谷”提供了理论指导,并对建立市场导向型的科技成果转化系统提供了政策启发。

关键要点
#

论文重要性
#

本文的研究对学术创业企业的技术商业化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首先,它填补了技术框架理论在企业层面变量研究中的空白,提出了柔性框架的概念,并阐明了其对连续性创新的影响。其次,本文为需求视角下的技术商业化提供了实证支持,强调了用户驱动的创新在技术商业化中的重要性。最后,本文的研究结论为学术创业企业跨越“死亡之谷”提供了理论指导,并为建立市场导向型的科技成果转化系统提供了政策启发。未来研究可以进一步探讨柔性框架在其他技术领域中的应用,以及其对在位企业创新模式的影响


深度解读
#

柔性框架
#

本文通过多案例研究,提出了柔性框架的概念,并阐述了其在学术创业企业跨越“死亡之谷”中的关键作用。柔性框架通过技术抽象化、行业具象化和确定性试错三个维度,帮助企业在技术开发与应用场景之间建立连续性创新。技术抽象化强调将新兴技术与现有技术生态系统结合,避免过度聚焦技术细节;行业具象化则要求企业深入理解行业需求,寻找用户痛点;确定性试错则通过聚焦特定领域,确保技术开发与市场需求的高度匹配。柔性框架不仅提升了企业对市场信息的敏感度,还促进了技术与商业模式的协同创新,最终缩小了技术研发与应用场景之间的断层。这一发现为学术创业企业提供了新的理论指导,尤其是在AI领域,技术通用性与场景依赖性之间的矛盾尤为突出。

技术抽象化
#

技术抽象化是柔性框架的核心维度之一,强调企业在技术开发过程中不应过度关注技术细节,而是要将新兴技术与现有技术生态系统进行适配。本文通过案例研究发现,采用技术抽象化认知的企业,如阿丘科技和极智嘉,能够更好地实现技术的连续性创新。阿丘科技通过聚焦市场需求,将计算机视觉技术与工业自动化场景结合,避免了技术开发的间断性;极智嘉则通过软件连接硬件,构建了以软件为核心的“极智云脑”,实现了技术的模块化开发。相比之下,采用技术具象化认知的企业,如灵伴科技和云孚科技,过度追求技术的先进性,忽视了技术与市场的匹配,导致技术开发与应用场景之间的断层。这一发现表明,技术抽象化认知有助于企业在技术开发过程中保持灵活性,避免过早陷入技术路径依赖。

行业具象化
#

行业具象化是柔性框架的另一个重要维度,强调企业对行业发展趋势的深入理解,并通过与用户、投资人等利益相关者的互动,确保技术开发与市场需求的高度匹配。本文通过案例研究发现,采用行业具象化认知的企业,如极智嘉和阿丘科技,能够更好地实现产品迭代的连续性。极智嘉通过模仿亚马逊的Kiva机器人,逐步开发出适应物流场景的机器人解决方案;阿丘科技则通过聚焦3C产业,逐步打通产业链上的各个环节,实现了从单点技术到全价值链技术的积累。相比之下,采用行业抽象化认知的企业,如灵伴科技和云孚科技,过度依赖技术复制,忽视了不同场景之间的差异,导致业务增长的无序性。这一发现表明,行业具象化认知有助于企业在技术开发过程中保持与市场的紧密互动,避免技术与市场需求脱节。

确定性试错
#

确定性试错是柔性框架的第三个维度,强调企业在技术开发过程中应聚焦特定领域,通过快速迭代实现技术的连续性创新。本文通过案例研究发现,采用确定性试错的企业,如阿丘科技和极智嘉,能够更好地实现技术与市场的匹配。阿丘科技通过聚焦工业自动化场景,逐步开发出适应工厂需求的计算机视觉解决方案;极智嘉则通过聚焦物流场景,逐步开发出适应不同物流需求的机器人解决方案。相比之下,采用不确定性试错的企业,如灵伴科技和云孚科技,过度依赖技术探索,忽视了市场需求,导致技术开发与应用场景之间的断层。这一发现表明,确定性试错有助于企业在技术开发过程中保持资源的有效利用,避免过度消耗资源。

技术商业化
#

本文通过多案例研究,提出了技术商业化的新路径,强调企业在技术开发过程中应注重技术与市场的互动,避免过度依赖技术创新。研究发现,采用柔性框架的企业能够更好地实现技术与市场的匹配,进而跨越“死亡之谷”。柔性框架通过技术抽象化、行业具象化和确定性试错三个维度,帮助企业平衡技术开发与市场拓展两项任务,最终实现技术与市场的螺旋式演进。这一发现为学术创业企业提供了新的理论指导,尤其是在AI领域,技术通用性与场景依赖性之间的矛盾尤为突出。未来的研究可以进一步探讨柔性框架在其他高新技术行业中的应用,以及技术框架对在位企业创新模式的影响。

完整论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