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点总结 #
近年来,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快速发展,越来越多的企业开始使用AI生成内容。然而,学术界对这一现象的研究还相对不足。本文基于印象管理理论和情绪调节理论,通过实地实验和实验室实验,收集了970份有效数据,探讨了人工智能生成内容对消费者分享行为的影响。研究发现,当消费者得知内容是由AI生成时,会产生更高的科技创新形象预期和情绪唤醒,从而增强分享意愿。此外,消费者的公众自我意识和内容创作难度是AI生成内容影响分享行为的重要调节变量。
本文通过五种不同类型的内容(现代诗、画作、古诗、寓言故事、新闻)验证了AI生成内容对消费者分享行为的积极影响。研究结果表明,AI生成内容能够通过提升消费者的科技创新形象和情绪唤醒,显著增加他们的分享行为。特别是在高公众自我意识的消费者和面对高创作难度内容时,这种效应更为显著。本文的研究不仅丰富了人工智能在内容生成领域的研究,还为企业的营销策略提供了重要参考。
关键要点 #
论文重要性 #
这项研究揭示了AI生成内容对消费者分享行为的积极影响,填补了学术界在这一领域的空白。随着AI技术在内容生成中的广泛应用,企业可以通过强调内容的AI生成属性来促进消费者的自主传播。此外,研究还为企业选择目标市场和制定营销策略提供了重要参考,特别是在面对高创作难度内容时,AI生成内容的优势更为明显。未来研究可以进一步探讨AI生成内容在不同情境下的长期影响,以及消费者对AI生成内容的态度变化。
深度解读 #
AI内容分享效应 #
本文研究表明,人工智能生成的内容能够显著提升消费者的分享意愿。通过实地实验和实验室实验,研究发现当消费者得知内容是由人工智能生成时,会产生更高的科技创新形象预期和情绪唤醒,进而增加分享行为。科技创新形象和情绪唤醒是这一效应的双重中介变量。具体来说,消费者认为分享AI生成的内容能够提升自己在他人眼中的创新形象,同时由于AI生成内容的“新奇性”,消费者会感到更强的情绪唤醒,从而更愿意分享。这一发现不仅揭示了AI生成内容对消费者行为的积极影响,还为企业在营销中如何利用AI生成内容提供了理论支持。
公众自我意识调节 #
公众自我意识在AI生成内容对消费者分享行为的影响中起到了重要的调节作用。研究发现,公众自我意识较高的消费者更倾向于分享AI生成的内容,因为他们更关注自己在他人眼中的形象,认为分享AI生成的内容能够提升自己的科技创新形象。相比之下,公众自我意识较低的消费者对AI生成内容的分享意愿没有显著差异。这一发现表明,企业在选择目标市场时,可以优先考虑那些公众自我意识较高的消费者,如经常在社交媒体上分享内容的用户,以最大化AI生成内容的传播效果。
内容创作难度影响 #
内容创作难度是AI生成内容对消费者分享行为影响的另一个重要调节变量。研究发现,当内容的创作难度较高时,AI生成内容对消费者分享行为的影响更加显著。消费者认为AI生成高难度内容(如寓言故事、诗歌等)是超出他们认知的“新奇事物”,因此会产生更强的情绪唤醒,进而增加分享意愿。然而,对于低创作难度的内容(如新闻),AI生成内容对分享行为的影响并不显著。这一发现为企业提供了重要的实践指导:在创作难度较高的内容领域,AI生成内容可以作为一种有效的营销工具,而在低难度内容领域,AI生成内容的优势则不明显。
情绪唤醒机制 #
情绪唤醒是AI生成内容影响消费者分享行为的关键机制之一。研究发现,当消费者得知内容是由AI生成时,会产生更高的情绪唤醒,进而增加分享意愿。情绪唤醒是指消费者在面对超出其认知和经验的事物时,神经系统的激活水平增加,表现为兴奋、惊奇等情绪状态。这种高唤醒情绪促使消费者更愿意分享内容。这一发现不仅为AI生成内容的传播机制提供了理论支持,还为企业如何通过内容设计激发消费者的情绪唤醒提供了实践指导。例如,企业可以通过强调AI生成内容的“新奇性”来增强消费者的情绪唤醒,从而促进分享行为。
未来研究方向 #
本文的研究为AI生成内容对消费者分享行为的影响提供了初步的理论框架,但仍有许多问题值得进一步探讨。首先,随着AI技术的普及,消费者对AI生成内容的“新奇感”可能会逐渐消失,未来的研究可以探讨AI生成内容的新奇感如何随时间变化。其次,本文主要关注了消费者的分享行为,未来可以进一步研究消费者对AI生成内容的评价,尤其是那些从事内容创作职业的消费者,他们可能会因为职业身份受到威胁而对AI生成内容产生负面评价。最后,未来的研究还可以探讨其他调节变量,如消费者的自我建构水平、情绪稳定性等,以更全面地理解AI生成内容对消费者行为的影响。
完整论文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