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点总结 #
在数智经济背景下,大型复杂业务组织面临着如何在快速变化的环境中保持竞争优势的挑战。 传统的资源观认为企业核心能力是竞争优势的关键,但随着组织资源的累积,资源治理复杂度不断提升,形成了“资源诅咒”。动态能力作为兼顾开发与探索双元平衡的关键要素,虽然已有文献论证了其重要性,但对于如何在同一个组织中实现开发与探索的平衡,仍缺乏清晰的解释。知识基础观为动态能力的双元平衡提供了潜在的解释机制,但隐性知识的识别、转化和应用效率低下,制约了知识基础观对动态能力形成机制的解释力。
本研究基于小米科技的案例,提出了数智化知识编排的动态能力演化机制。 通过知识获取、解码、筛选、编码、开发和探索等知识编排机制,小米科技将零散的隐性知识转化为以人工智能为核心的智能知识模块,并通过这些模块的开发与探索,形成了组织的动态能力。这一机制不仅为动态能力的形成提供了新的微观基础视角,还扩展了知识管理和资源编排理论,为数智化赋能下的企业战略管理和转型提供了重要的理论工具和实践启示。
关键要点 #
论文重要性 #
这项研究为数智化背景下的动态能力理论提供了新的微观基础,扩展了知识管理和资源编排理论。 通过揭示“中台”在知识编排中的作用,研究为大型复杂业务组织的动态能力构建提供了新的解释视角。未来研究可以进一步探讨“中台”在不同行业中的应用,以及其与内外部知识的协同机理,推动数智化赋能下的企业战略管理和转型研究。
深度解读 #
数智化知识编排 #
数智化知识编排是大型复杂业务组织动态能力形成的关键机制。随着业务复杂度的提升,知识编排的难度也随之增加。人工智能作为数智化的核心产物,能够显著提升知识编排的效率,并为动态能力的演化提供微观基础。本文通过小米科技的案例研究,提炼出知识获取、解码、筛选、编码、开发和探索等知识编排机制。通过这些机制,小米科技能够从内外部业务实践中广泛吸收零散的隐性知识,并将其解码和重构为以人工智能为核心的智能知识模块。智能知识模块的进一步开发与探索是组织动态能力形成的基础。这一理论框架不仅为动态能力的形成机制提供了全新的微观视角,还扩展了知识管理和资源编排理论,为企业数智化转型提供了重要的理论工具和实践启示。
动态能力双元平衡 #
动态能力的核心在于兼顾开发与探索的双元平衡。开发是指组织对已有资源的利用与转化,旨在维持短期竞争优势;探索则是组织跳出已有资源,挖掘新兴机会的行为,旨在追求长期可持续发展。双元平衡是动态能力的关键特质,但现有文献对如何在同一个组织中实现开发与探索的平衡缺乏清晰的解释。本文通过小米科技的案例,揭示了如何通过数智化知识编排实现双元平衡。中台作为数智化知识管理的核心工具,能够高效地识别和转化隐性知识,并通过智能知识模块同时为开发和探索赋能。这种机制使得组织能够在保持现有业务的同时,挖掘新的机会,从而实现动态能力的双元平衡。
中台与知识管理 #
中台作为数智化知识管理的核心载体,能够将零散的隐性知识转化为统一的知识大数据,进而重构为智能知识模块。中台通过知识获取、解码、筛选、编码等机制,极大地提升了知识管理的效率。中台的优势在于其能够快速识别和筛选隐性知识,并将其转化为可复用的智能知识模块。这些模块不仅能够为常规业务赋能,还能通过模块化组合实现创新。小米科技通过中台的建设,成功地将复杂的隐性知识转化为动态能力,提升了组织的敏捷性和创新能力。中台的出现为数智化背景下的知识管理提供了新的分析视角,也为动态能力的形成机制提供了微观基础。
知识模块化与重构 #
知识模块化是将知识大数据转化为智能知识模块的过程。通过知识筛选和编码,组织能够将零散的隐性知识重构为具有通用性和可复用性的智能知识模块。重构能力是知识模块化的核心,它使得组织能够将知识大数据转化为可随时调用的智能模块。小米科技通过中台的知识模块化机制,成功地将用户行为数据、企业经营数据等转化为智能知识模块,如用户画像系统、个性化推荐系统等。这些模块不仅能够为常规业务赋能,还能通过模块化组合实现创新。知识模块化的关键在于其自动化、通用性和模块化协同,这使得组织能够在快速变化的环境中保持动态适应能力。
知识情境化与创新 #
知识情境化是指中台根据不同的业务情境,将智能知识模块转化为动态能力的过程。通过知识开发和探索,组织能够在保持现有业务的同时,挖掘新的机会。知识开发主要通过业务执行模块和智能感知模块赋能,帮助组织实现渐进式创新;知识探索则通过数智前瞻模块和拼凑协同模块赋能,帮助组织实现突破式创新。小米科技通过中台的知识情境化机制,成功地将智能知识模块应用于不同的业务场景,实现了双元创新。渐进式创新帮助组织稳固现有业务,突破式创新则为组织挖掘新的机会,两者互为支撑,使得组织能够在动荡的环境中保持动态适应能力。
完整论文 #



















